黄子华栋笃笑之冇炭用

  • 娱乐 生活 社会 文化 人物
  • 黄子华
  • 每期90分钟
  • 黄子华栋笃笑之冇炭用影片简介:2020年一场疫情打破了…黄子华栋笃笑之冇炭用影片简介:2020年一场疫情打破了很多人的计划,好好活着,成了我们最大的愿望。 全球人民遭遇裁员、降薪,工作受限,生意难做。 但尽管如此,打工人也没在怕的。 以上这些表情包,你一定见过。 每一张,都那么契合我们当下的心境,从不过时。 这是怎么做到的? 源于一个神人,和一部2000年的TVB神剧——黄子华的《男亲女爱》。 2020年,刚好是这部剧播出二十周年。 肉叔想借此人此剧,跟2020做个告别。 01 《男亲女爱》没什么复杂的剧情,就是拍拍小市民的生活日常。 事业女性毛小慧是个大律师,老板给她安排了一个做事懒散,吊儿郎当的下属余乐天。 成就这部作品的一大原因,是男主的扮演者,黄子华。 凭借自己的喜剧天赋和出色的口才,他让《男亲女爱》金句频现,时看时新。 粉丝更喜欢把他称为“子华神”。 看着港剧长大的那一批人,绝对不会陌生: 《状王宋世杰2》《男亲女爱》《栋笃神探》《奸人坚》《绝代商骄》《My盛Lady》…… 其中,《男亲女爱》最为出圈。 就算没看过剧的人,手机里的表情包也绝对有它的一席之地。 为什么二十年过去了,这些表情包还能这么火? 皆因该剧的台词,有一种永不过时的共鸣力。 男主余乐天,跟你我一样平凡的打工人。 世故,还有点市侩贪心。上班爱摸鱼,每天跟上司斗智斗勇。 但为了生活,余乐天也向现实弯腰。 还弯得比谁都快。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“富贵于我如浮云,但浮云于我如命根”。 就是这么一个不正经,带点“贱里贱气”的人,却一点也让人讨厌不起来。 为什么? 源于他身上那股极具生活感、小人物特有的市井气。 他的遭遇及一举一动,都活像被生活来回毒打的我们——心里mmp,嘴上笑嘻嘻。 他总能说出你和我都不敢说的心声。 以一种,明赞暗讽的方式。 作为一个苦逼的打工人,他的“反向凡尔赛”语录也是出口成章。 TVB经典台词“下面给你吃”,总是出现在煽情的温馨情节里。 但在余乐天这里…… 你好心下碗面给他吃,他给你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“方便面要七分熟,蛋要三成熟,午餐肉要煎得很脆” 想打他?那就对了。 越能开玩笑越证明两人关系好,这种不煽情的温馨更让人会心一笑。 但这个小人物,又绝不是唯利是图的小人。 身边的人遇到困难,他还是会出手相助。 即便是常与自己针锋相对的上司毛小慧(郑裕玲 饰)遇到问题,他也极力维护。 这是关于普通老百姓的故事。 表面上是嬉笑怒骂插科打诨,内里却是世间百态人情冷暖。 剧中余乐天,毫无疑问是TVB港剧时代最经典的荧幕形象之一 ——面对生活的残忍,他通过戏谑的方式来进行自我剖解。 悲情是小人物的底色。 悲剧又是喜剧的底色。 在余乐天这个拿自己开刀的小人物身上,我们看到——打不死的“小强”精神。 小强,即蟑螂,它是港产片里最常见的一种隐喻。 最早出现在周星驰的《唐伯虎点秋香》里。 后来渐渐演变成出“小强精神”,寓意顽强的生命力。 而在《男亲女爱》里,余乐天有一个好朋友,就是小强。 把蟑螂当成朋友,咋一看是喜剧的无厘头笑点。 但有个细节,足以说明小强是个隐喻: “不管生活多么的困难,你都要坚持下去的嘛 你不能偷吃人家的东西,你做蟑螂也要有点骨气” 这只小强,其实是他自己。 在生活中遇到挫折,选择放弃太简单了。 坚强地活下去,直面并解决问题,才难。 所以再怎么被骂被嘲笑,他都如同小强一样“打不死”。 这才是普通人的英雄主义。 就连他的名字,都在暗暗地为这种能量蓄力: 乐天。 余乐天的乐观豁达,正是我们跨过这个苦难2020必须的心态。 子华神对普通人生活的诠释,是发自内心的,是客观真实的。 他曾经也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。 后来是怎样被封神的? 02 这就不得不提,由他开创的香港“栋笃笑”,英文“stand-up comedy”。 近两年,内地的脱口秀文化发展突飞猛进。 笑果文化是其中最典型,也最成功的例子。 诸如此类的语言节目,脱口秀大会和奇葩说等也火爆出圈。 但说句老实话: 这些看似新兴的“talkshow”,子华神早就玩过了。 在豆瓣,他的栋笃笑就没下过9分。 或许内地很多观众还不熟悉。 但在粤港地区,黄子华栋笃笑的抢票难度,绝不亚于陈奕迅的演唱会。 有多难抢? 场场爆满,曾创下连演26场的记录,观众人数从三百人到上万人。 他的收山之作《金盆啷口》就更火爆了。 880元的尾场门票,被黄牛炒到15000元。 他也是唯一一个能在香港红磡开栋笃笑的明星。 香港某位金牌填词人,也曾为黄子华写过一首《子华说》: “神救赎人世 靠笑穴 能诱惑人笑 要够绝” 这个被粉丝看作“神”的男人,曾经也不过是个“茄哩啡”。 粤语 “茄哩啡”,意思是跑龙套。 1960年出生的黄子华,和他同辈的,是刘德华、周星驰和梁朝伟这些人。 跟很多人一开始进入娱乐圈是为谋生的动机不同。 最初的黄子华,铁了心要演戏。 他一心只想做演员,做影帝。 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哲学系毕业之后,他原打算回香港参加TVB艺员训练班。 没想到,那年的训练班被取消了。 于是他寻思着,加入编剧训练班,通过做编剧曲线救国当回演员。 他确实因此成功进入了TVB,只不过,离演员依然很远。 和周星驰经历相仿。 但,黄子华更惨。 星爷进TVB后,好歹还能当个儿童节目的主持人。 黄子华进去是真当“茄哩啡”: 帮人订奶茶送咖啡,承包各种跟演戏无关的打杂。 为了演戏,他当过龙套、话剧团演员、电视台资料搜集员、港台电视部助导、电台DJ、主持人…… 对演戏,他有一股打不死的热忱。 但看看和他同辈的那些人,哪个单拿出来不是挑大梁的影帝级别? 比外形,黄子华虽不算差,但也不是标致帅哥脸。 娱乐圈的大佬很残忍。 曾经有个监制对他说,子华你不仅不靓仔,还有点丑。 某导演:刘德华梁朝伟是演那些电影的,你是演这些(烂片)的。 黄子华决定另寻出路。 一直无人赏识的他,遇到了黄碧云。 黄碧云是作家,但当时也不过是个无名之辈。 两人共同出演舞台剧而结识。 曝光度于作家,只是浮云,黄碧云不强求。 但对演员就不同了,更何况,黄子华那么渴望舞台——做不成一个伟大的演员,人生就是无尽酸楚。 “当时我好开心,因为我可以演戏” 这个心愿,被他放在了心底里。 在他的演艺生涯,有两个人不得不说。 1988年,因主持节目,他在亚视遇到了栋笃笑的伯乐,林祖辉。 另一个就是他最感激的电视人,导演徐正康。 1999年,徐正康拍《状王宋世杰2》,找黄子华来演反派,让他过足戏瘾。 后来,又拍了让他大红大紫的《男亲女爱》。 △ 徐正康为右上 黄子华为这部剧付出了不少心血,绝对不亚于写栋笃笑剧本。 每天花时间找导演聊剧本,修改了大量对白和情节。 因此,剧中那些金句台词,都颇有他讲栋笃笑的味道。 《栋笃神探》是两人的第三次合作。 一定程度上,徐正康导演圆了他演戏的梦。 当然,这些都是后话。 当时的黄子华,拿着跑龙套赚来的几万块,谋划着一件将扭转他人生轨迹的大事。 这一年,1990年。 同辈人都在干嘛? 周星驰接连出演喜剧片《赌圣》和《赌侠》,无厘头的表演风格开始让观众认识到他。 刘德华出演《天若有情之追梦人》,作为刘德华的转型之作,从这以后,他不再是一个“偶像”,更是一个“演员”。 梁朝伟就更不用说了。 和香港无线正式解约后,主演吴宇森导演的《喋血街头》,同年还参演了王家卫的《阿飞正传》(虽然镜头最后被剪剩没多少),事业如日中天。 然而彼时已经30岁的黄子华,还在龙套界迷着路。 做不成影视演员,做个栋笃笑演员总行吧? 于是,他花了9个月去写剧本,把自己攒下的几万块拿出来,在香港文化中心租了300人的厅——搞一场栋笃笑。 他想,如果连栋笃笑也不行,那黄子华这个人就该彻底退出娱乐圈。 这天,他穿个花衬衫搭个牛仔裤,就上场开讲了。 “估计你们来看都是为了开场的抽奖活动吧” 整个表演共一个半小时,一张票也才十几块钱。 在这个舞台上,没有人关注他长得帅不帅,穿得好不好看。 重要的是他说的话,好不好笑。 这绝对是一次冒险的举动。 业内所有人一致认为,这种独白式演出,是难度极高的个人表演艺术。 很难有人能做好。 在香港,同类型的表演不是没有过。 喜剧演员许冠文曾在别人的舞台上,客串过十几二十分钟的说笑表演。 但像黄子华这样,正常演出独挑大梁,还能做到不冷场,鼓掌声笑声一直不间断的。 他当之无愧是第一人。 许冠文把这种表演形式,称为“自杀式行为”。 但许冠文没做到的,黄子华做到了。 03 毫无疑问,这场栋笃笑成了黄子华演艺事业的拐点。 一场演出,让一个跑龙套成功晋升为主角。 怎么演? 本色出演,“卖惨”呗。 这场栋笃笑,就叫《娱乐圈血肉史》。 很多对黄子华过往并不了解的人,看《娱乐圈血肉史》时觉得很有趣,笑得很大声。 但当你了解这个人以后,就会发现他笑话的内核,很残酷。 所谓娱乐圈血肉史,其实是黄子华的独白。 正如黄碧云所说,这是他的辛酸史,内里充满了自嘲和自怜。 曾经的遭遇和酸苦,都被当成了笑料。 这场表演,有小人物的代入。 他表达的是许多人的心声,说尽他们背后的妥协和仓皇。 用黄子华的话来说,“伤痕文学就是恐怖文学”。 用开玩笑的方式讲述恐怖的故事,那就是最“惊心动魄的残酷”。 后来,《娱乐圈血肉史》文字版出版在即,黄碧云为其写了一篇序言,题为《一个残酷演员的笑话》。 这个笑话演员,总算熬出头了。 但对黄子华来说,依然很残酷。 栋笃笑广受好评,他的才华也因此受到肯定。 但他的电影无人问津。 出道那么多年,围绕着黄子华的是一个怪圈。拍了几十部电影,没有一部卖得好。 情况严重到,每当电影上映,他都跑去跟导演说: “要不别放我的名字了,不放肯定票房更好。要不干脆下一部电影直接给我片酬就行了。” 那段时间,他被称为“票房毒药”。 可他真的不懂戏吗? 显然不是。 2002年《非常公民》,黄子华饰演的溥仪,入木三分。 很多人对末代皇帝的印象,是懦弱无能,是洋人的傀儡,是叛徒。 可在《非常公民》里。 你会看到这个人,贵为一国之主也处处身不由己,也会掠过一丝对他的同情。 不管你此前认不认识黄子华,在看完这剧以后,都会大吃一惊。 为了演这部剧,他不惜牺牲健康吃减肥药,让自己消瘦去贴近角色。 这件事,又被他放在了栋笃笑里当成段子—— “我是因为服用了过期的减肥药” 这就是“子华精神”: 自嘲是对抗生活打击的工具。 在栋笃笑表演里。 自嘲不仅是一种记录和描摹,更是一种审视和提醒。 观众总在看完他的演出后,发出这样的感慨: 他明明是在讲笑话啊,为什么我那么想哭呢? 原因,在黄子华的段子里—— “人生不如意主要的一个原因,就在于我是我这部戏的主角 问题是,这部戏的名字叫做《跑龙套的一生》” 诙谐的内里,是残忍。 说到底。 在他的栋笃笑里,荒谬才是着眼点。 或许是毕业于哲学系的原因,他对很多事总有些独到的精准理解。 生活和哲学,都是他栋笃笑生长的沃土。 生活,是他嬉笑怒骂的营养皿。 哲学,则是促进他消化这荒谬世界的催化剂。 他从小就看那些晦涩难懂的“存在主义”—— “人的存在的荒谬,渐渐开始看什么都是这样了。” 尽管很早已经认清了生活的本质,他也没有就此放弃。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: “人生观灰而不消,苦中作乐,积极丰富自己的生命。” 豁达的态度,被他带到了栋笃笑里。 不开心? 去看场黄子华的栋笃笑就开心了。 他不是用普通的笑话引你在当下发笑。 而是把用戏谑的口吻,帮你把很多不愉快的事都看透,让你学会笑对人生。 2003年,非典和金融风暴的暴击下,香港出现了不少社会问题。 当时邻居来借炭,黄子华结合当时社会上的自杀现象,突然灵感大发,做出了《冇炭用》。 后来他接受《明报》采访。 才得知他曾经考虑过把《冇炭用》做成最后一次栋笃笑,甚至想把名字改成《金盆啷口》。(啷口在粤语是漱口的意思) 但最终还是不舍得观众。 观众也舍不得他。 那一年非典爆发,但观众依然愿意戴着口罩去听他讲笑话,座无虚席。 看起来有点荒诞。 但当时精神状态绷紧的人们,都需要他那种有点“灰”却不失积极的态度。 生活越难,越需要他的笑话。 子华精神放在疫情背景下的现在,同样适用——保持清醒,保持理智,同时要保持乐观。 正如他那永远打不死的“小强精神”: “我只是一支没什么用的火柴, 但如果我不燃烧,那我就是一支“废柴”。” 黄子华之所以被“称神”、被崇拜——皆因这份世人难有的清醒和自知。 《冇炭用》的15年后,真正的《金盆啷口》来了。 他一改往日嬉皮笑脸的状态,有点动情,唱出一首粤曲《幻海奇情》: “劳碌半生忙打拼,想在太平盛世做个小明星。 我赢了能有颗糖,输了就什么都没了。 时光荏苒,也不会为君停。 人生在世,真的需要正能量。 多少难关难过,讲不清了。 我回首望过去,望着这个红馆才醒悟。 能够和各位在这里欢乐一宵,也算是幻海奇情。” 当时听完,无数遗憾和伤感涌上肉叔心头。 而现在回过头来,仿佛又悟出了不同的感受—— 面对难关,最好的姿态,是直面迎击。 当灾难消散后。 回首过去,我们都能问心无愧告诉自己: 这场仗,我们打赢了。 是的。 尽管这个2020,给全世界都造成了重创。 但,我们没有输。 编辑:邮差叔叔

同类型

同主演

黄子华栋笃笑之冇炭用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